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风雨小说网 www.fengyu.in,公民网络参与公共政策过程研究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一、政府对公民网络参与的合理定位

    网络参与是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发展而产生的新生事物。法律法规和党的文件中并没有对其进行详细界定。事实上我国政府对网络参与的认知和应对存在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政府最初对网络舆论和网络参与实行严格管理、监控和限制的政策,随着时间的推移,政府对应对网络参与的策略做出了调整,转而对网络民意持积极回应的态度。党和政府高层的态度对政府应对网络参与战术的改变起到了关键作用。从中央和地方政府的重要文件中以及政府高层领导的行动中我们可以看到党和政府对于网络参与的准确认知和合理定位。正是获得了高层的肯定和支持,网络参与在中国才取得了足够的合法性,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和部门改变了对网络参与采取监控为主的措施,纷纷对网络参与积极回应、合理引导,政府与网民向良性互动的方向迈进。

    (一)党和政府重要文件中关于网络参与的相关论述

    早在2002年党的**报告中就对互联网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报告指出:“互联网站要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2007年党的**则第一次将网络文化写入党的报告。**报告指出:“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营造良好网络环境。”2008年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拓宽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健全信访联席会议制度,坚持领导干部定期下访、定期接访、及时阅处群众来信,注重分析网络舆情。”2011年10月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加强网上思想文化阵地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迫切任务。要认真贯彻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的方针,加强和改进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加强网上舆论引导,唱响网上思想文化主旋律。”

    如果说中央文件对网络参与的态度主要是引导和管理,地方上党和政府的文件中对于网络参与则持更为明确的支持态度。2010年1月26日安徽省省长王三运在省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首次将“网络问政”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在2009年工作回顾中,王三运指出在加强信访工作创新中,建立了网友留言办理反馈等制度;在讲到2010年进一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时,王三运指出要更加关注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创新联系群众方式,支持鼓励网络问政。时隔一年,2011年安徽省两会省长王三运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再次提到“网络问政”有关工作。在回顾过去一年成绩讲到持续保障改善民生,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时,王三运指出:“深入推进政务公开,支持鼓励网络问政。”在讲到政府必须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时,王三运要求:“各级政府要坚持科学民主决策,把公众参与、专家咨询、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作为必经程序加以规范,积极鼓励网络问政。”与安徽省类似,网络问政也写入了广东省和湖南省政府工作报告。广东省省长黄华华在广东省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所做的政府报告第十部分加强民主法制和政府自身建设中指出广东“开展网络问政,政务、厂务、村(居)务公开取得新进展”。在湖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湖南省省长周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积极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发展基层民主,发挥院士专家等咨询研究机构和社会听证、网络民意在决策中的作用,把公开透明原则贯穿于政府决策行政全过程,提高政府的公信力。

    从中央和地方政府在重要文件中频繁出现关于互联网、网络文化、网络问政、网络民意等内容的论述不难看出党中央高度重视网络文化和网络舆情的发展,已经将互联网作为反应社情民意的重要公民参与渠道。当前网络参与已经对我国政府决策、公共管理和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各级党委、政府对于公民的网络参与行为表现出了高度的尊重。这些也成为公民网络参与的合法性基础。

    (二)党和政府高层领导对网络参与的态度表示

    21世纪以来,中央和地方领导人频频亲自与网民互动,对互联网和网络参与的发展提出明确要求,表明了中央高层的态度。正如国务院新闻办所称:“互联网已经成为中国民众自由表达意愿、参政议政的重要渠道,是十分重要的话语平台。”网络参与对于国家治理和政策制定的积极作用在**高层领导人之中已经得到越来越明确的共识。

    2003年,新华社首次披露中央高层领导对网络的重视:**总书记在“**”时期视察广东时,对一位参与防治“**”的一线医生说:“你的建议非常好,我在网上已经看到了。”2007年1月,**中央政治局组织专题学习,内容就是世界网络技术发展和中国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总书记在会上提出,各级领导干部要重视学习互联网知识,提高领导水平和驾驭能力,努力开创中国网络文化建设的新局面。2008年6月20日,**中央总书记**到强国论坛与网民进行了在线交流。**在与网民交流时表示想从网上了解网民朋友们他们关心什么问题,他们有些什么看法。希望从网上了解网民朋友们对党和国家工作有些什么意见和建议。指出:对于“网友们提出的一些建议、意见,我们是非常关注的。我们强调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因此做事情、作决策,都需要广泛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集中人民群众的智慧。通过互联网来了解民情、汇聚民智,也是一个重要的渠道”。

    2005年两会期间,国务院总理**在记者招待会上的开场白说:“昨天我浏览了一下新华网,他们知道我今天开记者招待会,竟然给我提出了几百个问题。我觉得他们对国事的关心深深感动了我。他们许多建议和意见是值得我和我们政府认真考虑的。”2008年两会期间**在接受记者提问时再次提到了网络民意对政府工作的重要意义。**说,两会期间我一直在上网,广大网民向我提问题、提建议,甚至为我分忧,多达数百万条,参与的恐怕有上亿人。这么多群众以如此高的热情关注两会,特别是关心政府的工作,使我深受感动。他们的意见、批评都是对政府的信任、支持、鼓励和鞭策。我常常一边上网,脑子里就想一段话,就是“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群众之所以用这么大的精力来上网写问题、提建议,是要政府解决问题的。此后,温总理在两会期间与网民进行在线交流形成惯例。2009年2月28日、2010年2月27日和2011年2月27日**总理三次与网民进行了在线交流,从温总理与网友的交流内容可以看出他对通过网络吸纳民意、联系群众、促进政府与民众相互沟通的重视。**说:“想和网友交流是我期盼已久的,我觉得这种交流能使我看到网友的意见和要求,网友也知道政府的政策。一个为民的政府应该是联系群众的政府,与群众联系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但是利用现代网络与群众进行交流是一种很好的方式。”

    在地方,则有更多的党和政府高层领导频频“触网”,明确表示将互联网作为民意表达的重要渠道,尊重网络民意,积极征求网友的建议,为更广泛的公民网络参与打开了大门。2008年2月3日,**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和省委副书记、省长黄华华通过省内主要新闻网站发布了《致广东网民朋友的一封信》,热情邀请网民“灌水”、“拍砖”。公开信发出后,省内外网民留言5万多条,点击超过千万次。仅奥一网就有网民发帖3万余条捎话给汪洋。2008年4月17日汪洋和黄华华约见26位网友,邀请网友对广东科学发展建言献策。汪洋表示要充分利用好网络民主平台,有效保障和实现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广东各级党委政府将以更加开放的视野、平等的心态、法治的理念,构建充满活力、和谐有序、建设性的网络民主平台。2006年,时任湖南省委书记张春贤推动湖南省委通过网络向全省为湖南第九次党代会征集建议,为湖南“献计献策”。2007年2月15日,张春贤又在湖南省政府网站红网的论坛用“张春贤”注册,发帖向红网网友拜年。在很短的时间内,拜年帖的点击达到近14万次,回复1000余条。网民跟帖亲切地称呼张春贤为“亲民书记”。在接受采访时,张春贤说:“通过网络这样一个方便快捷的交流平台广泛了解民意,集中民智,进而制定出科学的决策,对执政者非常重要。这将有助于政府实现对社会的管理,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广大人民群众也应该逐步接受并学会这种方式。”2008年5月5日,江西省委书记苏荣通过媒体发表公开信,就江西的发展向全国求计问策。公开信一推出,受到了全国的广泛关注,特别是得到了广大网友的积极响应。2008年6月2日上午,二十余位为江西发展建言献策的网友走出虚拟世界,与江西省委书记苏荣展开了一场面对面的交流。整个交流活动通过人民网等网络媒体的直播,吸引了全球840余万网友关注。近年来,微博成为最为流行的网络媒体。党和政府中越来越多的高层官员通过微博与网民互动,倾听网民心声。2011年1月1日零时,新年钟声刚刚敲响,四川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奇葆通过四川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的官方微博“天府微博聚焦四川”,向全国人民和海内外朋友发出了新年的第一声祝福和问候。2011年3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开通微博,成为中国第一位开通微博的省委书记。张春贤腾讯实名微博开通引起轰动,众多博友惊奇又感动,纷纷围观发言,短短数小时获得三千多关注。2012年5月十一届**广东省委常委举办与网民在线交流会,省委书记汪洋指出:“我每天都看新浪微博的留言,而且经常能看到批评我的,这也可以理解,我们是执政者,是公仆,主人说仆人两句也有合理性。当然,我也说老实话,主人说公仆,有的说得是对的,有的说得是错的,我也没准备申辩。因为在这个平台上大家可以更大胆、更直率、更尖锐地对执政者提出意见,使我们真正做到兼听则明。即使听到一些批评的声音也可以使我们更加清醒。”

    二、沟通与回应:政府应对网络参与的制度创新

    (一)建立多种网络政民沟通平台

    近年来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在网络媒体上借助网络论坛、博客、微博、QQ群、领导信箱、在线交流等网络沟通工具建立政民沟通平台,使得民众可以在网络交流平台上与政府实时互动,实现政府与公民的即时沟通和“零距离”接触。这对于习惯于“对上负责”的中国地方政府官员来说,是一种全新的倾听民声、关注民意的沟通方式,将会带来地方政府官员在行政理念和行政方式上的变化,有利于及时了解和掌握民众的利益诉求,调整和优化政府的各项公共政策。

    2003年10月中国第一家由政府建立的论坛——“邯郸论坛”诞生,之后各地政府纷纷建立政务论坛。河南省政务论坛中增设了“百姓呼声”版面,开展网上信访。论坛管理人员对群众在论坛上反映的问题向相关政府部门发函调查,提醒并敦促相关部门及时解决。最后再把相关部门解决后的情况反馈到“百姓呼声”中来,从而减少“人访”,避免集体上访事件的发生。江苏宿迁官员集体开通博客空间,目前已有80余名副处级以上干部开设博客,博客内容涉及招商引资、工业突破、全民创业、城市建设、高效外向农业、新农村建设等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2008年浙江金华市政府及职能部门创建工作QQ群30余个,让来自不同行业、不同区域的广大网友可“对号入座”,随时登录专门的部门QQ群或通过QQ群留言,与政府有关部门进行互动交流。2010年12月29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天府微博聚焦四川”正式开通,作为国内最早开通的省级政务信息公开微博平台之一,“天府微博聚焦四川”开通4小时后,“粉丝”数超过260个。2011政务微博年度高峰论坛发布了我国首个政务微博年度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底,我国党政机构和政府官员微博已经覆盖34个省市区,总数近2万个。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官员与网民展开网络互动,并呈现出规模化、集中化、制度化的趋势。西安市政府于2008年底启动了网络公开日活动,市级领导及政府有关部门的负责人走进网络直播间直接与网民交流,采纳网民的合理意见和建议。活动分为官方发布和市民点题两种形式,每月安排两次,针对涉及民生的重大决策、重要事项、重点工作和网民集中关注的话题,特别是热点问题和突发公共事件,通过政府官员在线访谈的形式及时进行说明、阐释、评析和引导。2010年7月厦门市政府首次开展领导“在线访谈”活动,厦门市发改委、规划局、法制局和农业局有关负责人做客厦门市政府网站,针对“厦门经济特区范围扩大到全市”的话题与网民在线互动交流。

    (二)公开征集网络民意

    电子政府的发展有其阶段性,美国学者Moon在2002年提出了电子政府五阶段评估模型,他认为电子政府分为五个发展阶段:1信息发布和分类;2双向通讯;3财务和财政处理;4水平和垂直整合;5公民政治参与。前四阶段基本上都属于行政职能的要求,如果进一步发展的话,将进入政治阶段以实现更深层面的政治职能。到Moon所说的第五阶段的公众参与可以称为电子政府发展的高级阶段——电子治理。近年来各级政府部门充分利用电子政府构建网络民意征集平台,促进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让互联网成为建言献策的渠道。中央和各级地方党委、政府在立法和出台重大公共政策特别是与公民利益紧密相关的政策前,利用政府网站进行民意征集,并建立民意反馈机制成为惯例。在我国立法公开征求意见制度,最早确立于2008年4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会议做出决定,今后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法律草案,原则上都通过中国人大网公开,面向社会征求意见。国务院法制办网站设立法规规章草案意见征集系统将国务院及其职能部门制定的法规规章进行公示和民意征集。2006年湖南省委在湖南省第九次党代会召开前开展有史以来最大的民意征集活动,设立**湖南省委“迎接党代会,共谋新发展”献计献策活动办公室,设立电子邮箱、红网论坛在线提交等多种网络征集方式。2008年又开展“推进湖南科学发展十大对策建议”网络征集评选活动。2007年重庆市委市政府通过互联网面向网民征集“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金点子,活动开展半个月收到建言10万多条,重庆市专门召开两次座谈会听取网友代表意见,并表彰了20位优秀建言网友。上海市政府在政府门户网站设立了“政府规章草案民意征询平台”,设有公告内容、草案全文、背景介绍、公众意见与建议、公众意见采纳情况反馈等栏目,上海市政府规章草案在正式发布前均会在政府门户网站和东方网上刊载全文,征求公众意见,同时在该市主要报纸、广播电视媒体上发布规章草案征求意见的消息,指引市民上网查看并提出意见。对于征集来的网络民意,河南省洛阳市建立了相应的反馈机制,构建《网民反映问题办理情况周报》制度,用制度化的方式促进政府各职能部门提高办事效率,激发了公众参与的热情,构建起民意征集与反馈的长效机制。与洛阳市的做法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