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风雨小说网 www.fengyu.in,中医学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气、血、津液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均有赖于脾胃化生的水谷精微不断地补充。其性质及功能,均有各自特点,但是,在生理功能上,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和相互为用的密切关系。

    一、气与血的关系

    “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素问·调经论》),说明气与血在人体生命活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难经·二十二难》说:“气主煦之,血主濡之。”简要地概括了气属阳、主动、主温煦,血属阴、主静、主濡润的生理特性及生理功能上的差别。但两者又都主要源于脾胃化生的水谷精微,气是血液生成和运行的动力;血是气的物质基础和载体。在生理上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相互资生,共同维系并促进着生命活动。所以元·滑寿《难经本义》说:“气中有血,血中有气,气与血不可须臾相离,乃阴阳互根,自然之理也。”气与血之间的这种关系可以概括为“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具体而言,“气为血之帅”包括气能生血、行血、摄血三个方面;“血为气之母”包括血能载气、养气两个方面。

    1.气能生血 气能生血指气参与并促进血液的生成。含义有两个方面:1气化功能是血液生成的动力。血的生成过程离不开气和气的运动变化。营气和津液,是血液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们来自脾胃所运化的水谷精气。在脾胃、肝肾及心肺等脏腑之气化作用下,从摄入的饮食物转化为水谷精微;从水谷精微转化为营气和津液;从营气和津液转化为血,每一个转化过程都是气化的结果。故《医论三十篇》说:“血不独生,赖气以生。”而气的运动变化又是通过脏腑的功能活动表现出来的。2气是化生血液的基本物质,主要指营气。营气直接参与血的生成,是血液的重要组成成分。故《医论三十篇》说:“血不独生,赖气以生。”所以气能生血,气旺则化生血的功能也强;气虚则化生血的功能也弱,所以气虚日久常可导致血液生成不足而见血虚证。根据这一理论,临床治疗血虚病证或气血两虚证时,在补血的同时常常配以补气的药物以提高疗效,达补气以生血之意。

    2.气能行血 血属阴主静,血不能自行。血液的运行,有赖于气的推动。气能行血,是指气的推动作用是血液运行的动力。气推动血液运行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两种形式:1直接推动血液运行,如宗气能贯注心脉以助心行血。2能促进脏腑功能活动,通过脏腑功能活动推动和促进血液的运行,如心气的推动,肺气的宣发布散,肝气的疏泄条达等皆是气能行血的表现,所以说气行则血行,气止则血止,气有一息之不运,则血有一息之不行。如气虚或气滞,推动血行的力量减弱,则血行迟缓,流行不畅,称为“气虚血瘀”、“气滞血瘀”。如气机逆乱,血亦随气的升降出入逆乱而异常,血随气升则面红、目赤、头痛,甚则出血;血随气陷则脘腹坠胀,或下血崩漏。可见气的正常运动,对保证血液的运行,有着重要的意义。故在临床治疗血行失常如瘀血、出血等病证时,常根据具体情况分别配合使用益气活血、行气活血和降气止血等药物,其理论依据即在于此。

    3.气能摄血 是指气能摄血气对血液有统摄和约束的作用,使其正常循行于脉管之中,而不致溢出脉外。气的这种功能是通过脾统血的功能来完成的。脾气充足,发挥统摄作用使血行脉中而不致溢出脉外,从而保证了血液的正常运行及其濡养功能的发挥。如果脾气虚弱而失去了对血液的统摄作用,即“气不摄血”,则血无所主,往往会导致尿血、便血、崩漏、紫癜等各种出血证,故治疗时须用补气摄血之法,使血流归经,才能达到止血的目的。

    4.血为气母 血为气母是指血对气的作用。其含义有二:其一是血能载气,即气存在于血液中,依附于血而不致散失,赖血之运载而运行全身。《血证论·阴阳水火气血论》说:“载气者,血也。”气属阳,主动;血属阴,主静。因气的活力很强,运行疾速,易于逸脱,极易行而不止,散而不聚,故必须依附于有形之血,才能正常的流通,即所谓“血为气之母”。如大失血时,血不载气,气不附于血中,则将漂浮无根,易于流散。所以在临床上,每见大出血之时,气亦随之而涣散,形成气随血脱之危症。或血行瘀阻不畅,而引起气机郁滞不通。其二是指血能养气,指气的充盈及其功能发挥离不开血液的营养。一方面,气依附于血而存在,而血液循环流布周身,血在载气的同时,又不断地为气的生成和功能活动提供营养,使气不断地得到补充。另一方面,与气生成有关的肺、脾、肾等脏,也需要得到血液的濡养,才能不断地化生人体之气。水谷精微是气的生成来源之一,亦是维持脏腑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然而,水谷精微又赖血以运之,使气的生成与运行得以正常。所以血盛则气旺,血衰则气少。临床常见久病血虚的患者,也伴有气虚的表现,其原理即在于此。

    人体任何脏腑、组织,一旦得不到血液的濡养,就无法进行功能活动,而气亦无由产生。所以,血虚的患者气亦虚;出血的患者气亦随之逸脱。治疗血虚日久而致气虚或气血两虚者,常需补气与养血兼顾。由于“精血不能速生,元气所当急固”,故临床上见大出血时,治疗先当补气,以益气固脱,挽救垂危。

    二、气与津液的关系

    气与津液相对而言,气属阳,津液属阴。虽然属性不同,但是两者都来源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在其生成、输布和排泄过程中有着密切的关系。气和津液的关系类似于气与血的关系,主要表现在气能生津、气能行津、气能摄津以及津能载气等几个方面。...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